今天我们继续说这张可能帮你开启智慧的图。注意,以下内容均是科幻小说,仅供娱乐。 根据小说中这八识工作原理图,我们将再一次深入的推测,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从八层意识的角度,为什么又说这个小说世界是虚幻的? 我们先来回顾下,小说中把人的欲望分成了六大类,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大欲望的获得器官就叫六根, 根就是组织器官,是人的6种部位, 意就是思维系统或者叫心理系统。 这6种根部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欲望,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这个都比较容易理解。 身体接触,人的身体没有任何一个部位喜欢疼这种感觉, 包括痒这种感觉 人都喜欢舒服。 而人的意识系统每天想的事情是希望,我们内心是喜悦、是快乐。
但实际上,我们思维系统考虑的事情往往不是美好的, 而是忧虑、是后悔、是攀比。 而这些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呢? 它又是怎么控制了大脑,让我们成为了他的奴隶的呢? 所以我们要分析小说中的这些原理,并把它弄清楚。
在小说中描述,人的身体有6种根部,这6种根部他有6种欲望,人的一生一直在为这6种欲望去追求。
而这6种欲望当中难以解决、难以满足的就是后边两种,就是身和意 这两种我们分别来看,这6种欲望获取的图形是通过六尘,也就是色声相被,触法是一一对应的。
眼睛要在色彩里面获得欲望,同时色彩会对我们的眼部产生影响。 眼睛看到好看的就想多看,看到不好看的、恐惧的、害怕的、恶心的,我们就不想看。 每个人都喜欢看好看的花、好看的车子、好看的美女,这就是眼睛的欲望。
而身体的欲望就是想温度适宜,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
而意识的欲望就是我们希望每天都乐乐呵呵的,没有烦心事。
六根和六沉他们有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六沉会反过来刺激六根加他,他的欲望。 而这6个欲望当中,我们注意任何一个东西,他可能会同时满足我们一个或者多个欲望。
比如说我们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满足了我们眼睛的欲望、耳朵的欲望,还有我们意识的欲望。
我们吃饭的时候,满足的是舌头的欲望、眼睛的欲望、鼻子的欲望。这叫色香味俱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它是满足了我们这六根欲望中的一个或多个欲望。
小说中认为,这所有的欲望当中,属性欲是难以被满足的,也是最令人渴望的,因为它是六根全方位的满足,只有这一个是,其他没有什么欲望可以跟它媲美。所以这可以推测出为什么戒色最难,戒又难以满足的原因。
那么这个欲望它是怎么产生的,过程是怎么工作的?我把这个小说逻辑给大家分析一下,仅供大家娱乐。
当六根和六尘相碰的时候,这个六尘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那个红尘,有什么作用呢?它有污染的作用,我们看到外界的信息就会被这个外界污染,所谓这个污染就是让我们内心不清净了。
为什么你认为外界如此真实?是因为内心污染了,不清净了,产生执着了,一执着它就真实了。
我记得有一期小说视频讲过,因为念在1秒钟内的生灭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因为你对外界以执着,念与念就会相续,念念相续,这场科幻电影就连贯了。
你看到这个东西好看,想多看两眼,想去抓取,比如看见这个花挺好看的,就想能不能把它移到自己家里来。
看电影的时候,你旁边的小孩子大吵大闹,你会有尘狠心,你会烦他。所以这些六根和六尘相碰的时候,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性,就对我们内心有污染。
而当六根和六成一相碰,就会产生六时,而我们的这六根被这六成所牵动、所污染、所影响,我们都不能自主。
我们是被动的,我们看见他来的时候,他就会对我们有影响,比如突然想到什么了,这件事情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除非你主动意识的去想一个东西,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它自动跑到我们脑海里来的。
所以根据小说中描述,八识系统大概就是这样运作的。首先是前50,与外界接触。
第60,意识负责每天对外界的六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好坏得失、利弊输赢的结论。
第70,负责每天让你产生反应,采取行动,指挥你向外执着,满足欲望。
而第八识,就保存你的善恶念种子,形成你的业力系统,操控着你感召和投**的三维现实世界。而我们的前50,不停的被外界的色相刺激和引诱。第60,不停的分析判断,慢慢的就起了很强的分别心。
而你的第70,指挥着你不停的动起来,买买买,要,要要,不停的向外抓取,慢慢的就起了很强的执着心、攀援心、妄想心,这些妄心妄念,他早晚都会形成你的潜意识思维习惯。
但是小说中的大千世界是无常的,生注意,灭是常态、是规律,那么就会导致你形成习惯的分别心、执着心、妄想心、攀援心,经常得不到满足。所以,你就容易生出五毒和七情,也就是人的烦恼、焦虑、痛苦、恐惧的来源。
而且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你遇到的事和人会越来越多,你所有的念头、语言、行动都会被当成每天的作业,储存在你的第八时。
当做的业累积的越来越多,就会形成一种力量,叫业力。也就是说你所做过、想过的事,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种下种子,形成力量。
这种力量会影响未来生命的走向,甚至会彻底掌管你的身体,不受控制的指挥着你,推动着你,做各种自动化、机械化的反应,让你在一条无名黑暗的道路上苦苦挣扎。
所以接下来我们通过举例来一步步分析,小说中所描述的人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为什么又说这个小说世界是虚幻的?
我们之前说过,小说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念的投射,也就说你的念一直在不断的升起、熄灭,念念相续,是内心的种子起了线性投影出来的结果。
根据小说描述,如果你念的生灭速度越来越慢,你就看到的世界越虚幻。但因为你内心种子形成的业力,所以你控制不了念的生灭速度,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惯性,推动着你前进。
举个例子,你眼前放了一个杯子,这明明是个真实的杯子,怎么会是一个影像呢?小说中提到说,这个是你新时投射出来的影像,因为你从未见过你的新时是怎么工作的,而且他投射出来的画面也从未停止过。
你是自始至终都是看到这个画面,久而久之你根本不会怀疑他的真实性,认为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切,是真实存在的。
我记得之前有网上有很多视频说过月球矩阵,大概的猜想就是月球就是一台巨大的干扰器,影响着地球上所有人的内心投影成像。当然这都是科幻猜想,也就是说可能我们面前的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心石投射出的影像是个幻影。
那么问题来了,比如说这个杯子如果是幻影,我怎么就一点也不觉得它是个影像?因为你能触摸、能听、能看、能闻、能吃,所以我们就当真了。
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杯子,是经过你的眼、耳、鼻、舌、身这5个认识工具对杯子的影像进行翻译解读出来的结果。
而你的意识将这个结果经过意识分别后,你认为的那个,我得出了这个杯子是玻璃的,有容量、很硬、摔碎了、还有声音等等一系列特征。但是经过意识分别的杯子已经不是那个作为影像的杯子了。
你看我们看电影,为什么我们认为它只是影像?因为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不能触摸到、不能闻到,也不能交流,所以你就定义它为影像。
要是有一天投影仪投出来的画面能和你交流,甚至能让你触摸到,那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它呢?
这个杯子你之所以认为它是真实有的,都是你一时妄念分别的结果,通过五根的接触,一层一层加深了它的真实感。换句话说,这都是你的一种主观感受,并不是杯子本身意识的分别。
把虚构的幻想解读成你认为实有的东西,这就是你认为杯子真实有的原因。
完全是意识分别产生的主观感觉,实际上就是你的念,你对这个杯子起了一个念,每一个念都是一种感觉,你对这个感觉产生执着并且粘在上面了,所以你认为它是真实的。
因为从一出生就是这样认识事物的,而且除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再没有其他认识事物的工具了。所以久而久之,我们只会把这种主观感受当做是真实了。
而小说中有些众生有天眼通,那又是另外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而在我们看来,那可能就是神通。
你看蚯蚓没有眼睛,所以眼睛在蚯蚓看来也是神通。当我们认为这种心外有物的主观认识下,才产生了我们认为时有的五运身心,而且这种感觉牢不可破,牢牢的把我们困在一时妄念分别的牢笼之中。
所以根据小说分析推测,我们这种对外界的感觉,它是真实可靠吗?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奇观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真实的。你看前面这个杯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心就开始活动了。
首先我们的第六意识就会派出前50这些排头兵,对面前的这个东西展开认识。
颜色、气味、声音、触感等经过意识的分别之后,一个活**的杯子形象就出现了60分别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就被称作,像你看这个色声香味触法,他不就是我们认为的外境吗?
讲到这里,你觉得他还能称作外境吗?其实这都是我们新的活动产生的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觉能代表真实吗?小说中的答案就是不能。
未来什么这么说?就比如说颜色,我们认为这个杯子是白色的,可能在牛的眼里就是绿色,在其他动物眼里可能还是其他颜色。
再比如一个东西的气味,我们认为不好闻的,在苍蝇那里就不一定还有触觉。人到北极冷的不能生存,可是北极熊就很舒服。
所以说到底什么是真实?真实的定义就是绝对、唯一、不会改变。就像我上个视频里说到,水在每一个频道众生眼里呈现出不同的像。如果一个东西在不同物种看来是不同的东西,怎么能够鉴别它的真实合法呢?
那么反过来说,什么东西可以变来变去,那就大概率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幻想。当然,这些推论和猜测都是针对神话小说中的世界和众生所描述,请勿对号入座。
好,继续回到小说中,我们前面说了,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被称为下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主观感受,那么我们的意识也没闲着。为了事物之间的区别,意识又会安排和分别许多名称,譬如说这是杯子、那是手机等。
这个名称的随意性就更强了。换句话说,这纯粹是一种主观意愿,和真实是不搭变的。就像人的名字想叫什么都可以,那么意识的分别基础是什么?就是这些名语像。
意识在名语像的纠缠中就不断的产生分别,因为名语像都是主观感受的产物,压根跟那个所谓的客观没关系。
即便那个杯子是客观存在的,你也是通过你前六世的分别,杯子已经被翻译成你的主观感受了,已经不是那个客观存在的杯子了。因为我们只能从这些主观感受中来获取认知,除了这6种感知工具,我们就再不可能认识事物了。
而我们通过分别产生执着,又种下新的妄念种子,种子又呈现新的幻想,往复循环。所以这就是小说中真正想表达出来的。隐藏真相需要靠我们去掉杂念和保持内心清净才能观察到它的本质,从而能拨开迷雾,还原真相。
好,这期小说故事的分析解读就到这里,故事而已,请大家还是要回到当下真实世界,不要让自己滑向虚无主意。好,今天的小说故事分析到这,这都是小说的逻辑和个人的主观幻想,请勿当真,我们下期见!